【非洲物流知识】什么是保税区?有什么用?与非保税区有什么区别?
保税区定义
保税区(Bonded Area ),也称保税仓库区,级别低于综合保税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
保税区的功能
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保税区能便利转口贸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须处于海关监管范围内。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进出,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各国的保税区都有不同的时间规定,逾期货物未办理有关手续,海关有权对其拍卖,拍卖后扣除有关费用后,余款退回货主。
保税区的相关政策
1、管理与税收
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境;同时,外经贸、外汇管理等部门对保税区也实行较区外相对优惠的政策,同时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
2、审批与经营
根据工商登记法律、法规,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但是对于需要进行前置许可性审批的经营范围的确定,需要申请人先就经营内容进行审批申报,而后进行工商登记。保税区内企业的经营范围如果涉及前置审批项目同样需要现行报请相关部门许可后才能执行。可以明确的是,保税区内企业到海关办理注册、备案本身并不属于行政许可。而且该备案是在营业执照办理完毕后的。
保税区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国内贸易的,如果不涉及许可类贸易项目同样不需要经过任何审批就可以将其列入企业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但实践中很多保税区内的工商部门对于此类业务并不予以营业执照确认。其理由仍然是保税区管理的特殊性,非保税区业务会不利于海关及相关部门对保税业务的监管。
保税区与非保税区的区别
1、海关管理方面
保税区:实行保税制度,货物从境外运入或运出保税区,免进口税,免许可证;货物从保税区运往国内非保税区,视同进口;货物从国内非保税区运入保税区,视同出口;区内企业与海关实行电脑联网,货物进出采取EDI电子报关;以《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为法规保障。
非保税区:只是对保税仓库或保税工厂实行保税制度;国外货物到达口岸后必须办理进口手续;国内货物离开口岸必须办理出口手续;只有少数大企业实行EDI电子报关。
2、外汇管理方面
保税区:外汇收入实行现汇管理,既可以存入区内金融机构,也可以卖给区内指定银行;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以按规定开立外汇账户;不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开支,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统一的管理政策,由开户银行按规定办理;以《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为法规保障。
非保税区:经常性外汇收入实行强制结汇,外汇必须卖给指定银行;内资企业未经批准不得保留外汇账户;企业必须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内资企业在结、售汇等方面都与外商投资企业有区别。